1.1結語
為了卒章顯志,結語(或稱"結論")一般不能篇幅太長,主要內容是總結論文的觀點(新思想或新發現)、指出論文尚且存在的哪些問題。結語里可以不再分小節,但是段落之間要有序號,如(1)、(2)、(3)…等。這樣可以讓讀者一目了然。
結語的行文要簡潔,不得有模棱兩可的話,如"可能是""大概出于"等。當然也不能對自己取得的成果夸大其詞,要慎用"填補了""顛覆了""發現了"等語詞。
此外,結語的寫作要與緒論遙相呼應,即緒論里提出的問題,要在結語里回答是怎樣解決的,結論是什么。
1.2致謝
一篇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完成,凝結了作者的心血,也得益于老師的指導與友朋的幫助。作者通過致謝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合情合理。但由于阿諛之詞泛濫,有的導師明令學生不得寫致謝,這也應該理解。同時,有的作者對在文獻或數據上給予其重要幫助的人避而不提,這就有掠人之美甚至剽竊的嫌疑了。
致謝應單另為頁,一般附在論文的最后部分。
1.3作者貢獻說明
單篇的、多作者完成的研究論文,在發表時還應在文章結尾處標出"作者貢獻說明".
如表7-2所舉《睡美人與王子文獻的識別方法研究》一文的結尾處,就有如下標注:.
作者貢獻說明:
杜建: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撰寫初稿;
武夷山:進行研究思路設計,修改論文。
1.4參考文獻與附錄
1、參考文獻文后
參考文獻的排列要有順序,如先著作后論文,先中文后外文,先紙本文獻后網絡文獻等。有的畢業論文插入"一、著作"、"二、論文"、"三、網絡文獻"等小節題來標示文獻類型,我覺得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酌情處理。
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在正文的每章中要列出參考文獻,在正文部分的最后還要再列出"論文主要參考文獻".章節的參考文獻與正文后參考文獻的區別在于:
。1)章節參考文獻的序號是與該章內容中的引用序號相一致的,因此既可以列在章后,也可以出在頁下(即腳注);而正文后主要參考文獻是挑選出來的,序號是重新排序的。
。2)章節參考文獻的著錄要求完整,著作或論文要出現頁碼,報紙文獻要出現版次。而文后主要參考文獻的著錄相對完整就可以了,即著作不必出現頁碼,僅著錄到出版年月就可以了。但論文還應標出頁碼,報紙文獻還應標出版次。
此外,如果章節參考文獻不用腳注形式,而是集中排列在章節尾部,那么還要注意章節的參考文獻與章節正文中的注釋(如"腳注")的區別,即參考文獻使用[1、(2]、……序號集中排列于章節文末;注釋(如"腳注)則是作者對章節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通常使用①②3…序號列于該頁地腳。
2、附錄
現在許多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寫作畢業論文時還有"附錄".但需注意,作為論文主體部分的補充,附錄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須的。國家標準《學位論文編寫規則》(2006年)[13j認為,下列內容可以作為附錄編在論文后:
一為了整篇論文材料的完整,但編入正文又有損于編排的條理性和邏輯性,這。
一材料包括比正文更為詳盡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術更深入的敘述,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信息等。
一由于篇幅過大或取決于復制品不便于編入正文的材料。
一不便于編入正文的罕見珍貴資料。
一對一般讀者并非必要閱讀,但對本專業同行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正文中未被引用但被閱讀或具有補充信息的文獻。
一某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數學推導、結構圖、統計表、計算機打印輸出件等。
有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因寫作篇幅不足,就選擇-些容易獲得的、相關的國際文件、國內法規、政策文本,如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
。≒ublicLibraryManifesto,UNESCO),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等,作為附錄,列到正文后部以充字數,這種傾向是要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