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說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個過程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想象力。其中,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決定著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因此,掌握人物鑒賞的方法對小說閱讀教學來說至關重要;诖,本文分析了當前小說閱讀教學中人物形象分析存在的問題,并以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為例,探討小說閱讀教學中的人物鑒賞方法,以期促進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和對小說內容的充分把握。
關鍵詞:小說;人物形象;教學;林黛玉;
一、當前教學中人物形象分析存在的弊端
。ㄒ唬┤狈θ宋锛毠澋钠纷x
細節刻畫是小說藝術的血肉,沒有細節也就無所謂小說藝術。進行細節刻畫就是要抓住生活中所發生的細微事件,并放到典型環境中進行烘托渲染。小說通常借細節刻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細節品讀對人物形象鑒賞尤為重要。但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那些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描寫而忽視了很多不易被挖掘的細枝末節,造成了對人物形象的片面化理解。例如,在《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林黛玉由于被史湘云比作戲子而惱怒,并遷怒于賈寶玉。讀到此處,學生往往會覺得林黛玉斤斤計較,不通情達理,卻忽略了第二天林黛玉便跟史湘云和好如初所體現出來的寬容大度。這說明學生對林黛玉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夠全面。
。ǘ┤宋镄蜗蠓治瞿J浇┗
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引人入勝,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學生本該對人物形象的賞析充滿興趣,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人物形象賞析時往往給學生一個固定的答題思路,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這首先表現為人物形象分析單一化。當小說閱讀教學涉及人物形象品讀時,教師往往通過讓學生分析人物的細節刻畫來總結人物的性格特點,這種簡單相加得出最終結論的教學方式固化了學生的思想,打擊了學生對人物品讀的興趣。其次表現為缺乏對人物形象的個性化解讀。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人物品讀的過程中模式僵化,往往把人物簡單地歸結為正面人物或者負面人物,這種方法體現了對小說人物共性的理解,卻缺乏了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例如,談到林黛玉學生們想到的就是“多愁善感”,談到王熙鳳想到的就是“心狠手辣”,長此以往,限制了學生品讀人物的想象空間。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閱讀,而非代替學生去閱讀。要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打破當前的應試教育給小說閱讀教學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ㄈ┤狈π≌f原著內容的補充
當前中學教材中的絕大部分小說課文是截取長篇小說中的片段,教師在分析人物形象時也往往立足于選文的內容,在選文給定的情境中分析人物形象,這就容易造成對人物形象的片面理解,比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在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時,學生們可以體會到林黛玉初入賈府的謹慎小心、心思細膩。但是,讀過原著的同學不難發現,林黛玉的形象不僅如此。因為有了賈母的寵愛,并且和賈寶玉、大觀園的姐妹們關系越來越好,林黛玉也表現出跟一開始完全不同的一面。在眾人眼里,她開始變得任性、斤斤計較、敏感多疑、多愁善感,這些都是我們從選文中體會不到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等現實問題,學生對人物形象理解不充分、過于片面。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還原人物最真實的形象,是需要教師探討的重要問題。
二、人物形象教學的改進措施
。ㄒ唬⿵募毠澘坍嬊腥,揭示人物特點
1. 人物語言刻畫
語言可以傳達人物的心聲,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甚至還能達到“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藝術效果。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出場,一句“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將其張揚的性格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因此,在賞析人物形象時,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品味語言的精妙,要抓住最能體現出人物性格的具有代表性的語言。同樣是《紅樓夢》第七回,對林黛玉的語言描寫表現出了林黛玉小肚雞腸的一面。原周瑞家的奉薛姨媽之命送宮花,本無先后之分,但是,黛玉知道最后才送給自己時,頓時不高興了,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教師可以根據此處的語言描寫讓學生體會林黛玉的“敏感多疑”。當然,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林黛玉此時所處的生存環境。
2. 人物心理刻畫
心理描寫也是小說在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時常用的手法,心理描寫較其他描寫方法更能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用最直觀的方式將人物最真實的想法直接展現給讀者,而無需讀者自己進行揣摩!都t樓夢》就多處對林黛玉的心理進行了刻畫,如第二十七回的“黛玉葬花”。那日,因“閉門羹”一事,黛玉內心苦悶無比,寫下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詞》,深切地表達了內心的傷感;ㄩ_花謝本是自然景象,凋零的花朵都能引起林妹妹如此大的傷感,以至于感物及人,聯想到自己悲慘的人生,可見林黛玉是怎樣的多愁善感。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讓讀者身臨其境,觀她所觀,想她所想,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形象。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人物形象賞析時要注重心理刻畫的分析,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
3. 人物動作刻畫
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過描述人物獨特的行為表現人物的地位、身份和個性特征。同時,動作描寫也可以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是小說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人物賞析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注重通過細微的動作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如在《紅樓夢》的第三回中,林黛玉去榮府拜見王夫人,只見黛玉進了屋子,老嬤嬤們便邀請黛玉去炕上坐,可是,黛玉細細打量一番之后,猜測著可能是舅舅賈政的位子,為了不失禮節,她考慮再三便向東邊的椅子上坐下。后來,王夫人再三邀請,黛玉才挨著王夫人坐下?芍^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由此可見林黛玉做事的小心謹慎,這些都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細細體會。
4. 人物外貌刻畫
肖像描寫有以“形”傳“神”的效果,達到內在特征和外在特征的統一,更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它為讀者提供了具體而感性的形象,是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內心秘密的重要窗口!都t樓夢》中就有對林黛玉的外貌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她有姣美的容貌、超群脫俗的才華,可遺憾的是,她生來便有不足之癥,終日多愁善感、以淚洗面,最終含恨歸西。這就是《紅樓夢》中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的林妹妹。通過分析外貌描寫,我們可以體會林黛玉的病弱美,并且,這樣的描寫為林黛玉最終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ǘ⿵那楣澥录腥,把握人物性格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進行人物形象賞析時,情節分析也至關重要。只有將人物放在特定的情節中進行分析,才能將人物的性格全面、動態地展現出來。如在《紅樓夢》中,能夠體現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典型情節就有多處。從林黛玉從不逼迫賈寶玉考取功名可以看出林黛玉淡泊名利;從林黛玉稱劉姥姥為“母蝗蟲”一事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尖酸刻;從林黛玉評價自己“不曾讀過什么書,些許認得幾個字罷了”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小心謹慎;從林黛玉教香菱學詩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熱情溫暖;從林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寶釵”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坦率真誠……種種典型情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而立體的人物形象。情節沖突往往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從典型情節切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我們在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整體,不能斷章取義;做到多角度概括,不能以偏概全;要分清主次,不能主次顛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ㄈ⿵牡湫铜h境切入,審視人物意義
生活是小說創作的原型,小說中的人物出現于特定的環境,環境可以烘托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對典型環境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生存背景,更全面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環境分為個別生存環境和社會歷史環境。其中,個別生存環境是小環境,社會歷史環境是大環境,個別生存環境是特殊環境,社會歷史環境是共性環境,兩者緊密結合、不可分割。通過對人物的個別生存環境的分析可以了解人物所處社會的風俗習慣、社會現象,進而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審視人物的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人物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成因。家庭的變故使得黛玉不得不寄人籬下,因而,她時常感到自卑,多愁善感、郁郁寡歡,對周圍的一切更加敏感。透過林黛玉所處的個別生存環境,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那是一個注重光宗耀祖、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男女不平等并且主張包辦婚姻反對自由戀愛的社會。林黛玉具有反叛精神,追求人的價值和戀愛自由,這必難容于現實環境。最后,她不得不成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我們通過將人物放于特定的環境中分析,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歷史意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環境切入,把個別生存環境和社會歷史環境相結合來分析人物形象。
。ㄋ模╆P注學生的個性化解讀
個性化解讀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一種解讀文本的方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原有知識結構的不同,學生對同一篇小說以及小說中同一個人物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面對不同的聲音,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傾聽學生的心聲,并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讀文本,對其中精彩或者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批注。在學生完成了相關閱讀后,教師可以安排特定的閱讀課,引導學生共同對一篇小說進行分析。教師先和學生共同明確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題,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小說主人公的形象進行探討。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對小說中的人物言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可以提出閱讀時的疑問,并共同探討、一起分析、互相解答,教師進行啟發誘導。在對學生的看法做出總結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讀后感和對人物的理解寫成文章作為個人的閱讀成果,師生共同評選出部分優秀閱讀成果在班級內進行展示。
。ㄎ澹┙Y合整本書,拓展教學內容
初中階段的絕大多數小說課文都是長篇小說的節選。有些教師反映,涉及人物形象分析時,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是學生對完整的長篇小說原著的閱讀情況不同,導致他們對小說中人物的認知不同,所以,在對這些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會有差距。因此,適時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小說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是提高小說人物形象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整本書閱讀”是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早期,很多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學習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整本書閱讀”也越來越受重視,新改編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十八大任務之一,這些都為學生閱讀完整的小說作品奠定了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分析了人物形象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立足于原著進行整本書閱讀,并對節選部分的前后內容進行講述補充。例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
三、結語
人物是小說的靈魂,作者通過刻畫人物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學生通過品讀人物形象獲得情感的共鳴,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要注重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進行人物形象解讀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學會將多種方法進行整合,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教學模式的僵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賞析人物形象,提高人物形象鑒賞能力,以達到完善學生人格、提升學生精神境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兵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心態解析[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曾楊華釵黛之辨[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3]呂啟祥.花的精魂詩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蘊含和造型特色[J].紅樓夢學刊,1987,(03):48-67.
[4]曹立波紅樓十二釵評傳[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5]王蒙.王蒙活說紅樓夢[M]作家出版社,2005.
[6]周思源.看紅樓[M].中華書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