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擬定好標題后,接下來就是摘要和關鍵詞了,論文摘要是寫給論文的讀者看的,比如老師、期刊編輯、關注你研究課題的研究者等,讓他人快速了解你論文的核心內容。而關鍵詞與標題、摘要一樣,能讓讀者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其另一大作用是便于標注和檢索,便于文獻庫進行匯集、分類和存儲。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論文的摘要與關鍵詞怎么寫,有哪些套路。
1、寫摘要有“套路”
“為什么要寫摘要?摘要有什么用?摘要寫給誰看?”在寫論文摘要前,不妨先思考這三個問題。
其答案,通俗易懂地說,摘要是寫給論文的讀者看的,比如老師、期刊編輯、關注你研究課題的研究者等。但論文可能有幾千字甚至上萬字,為了讓他人快速了解你論文的核心內容,寫摘要就很有必要了。
這樣,他人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通過閱讀摘要就能明白你論文的大意,而不用閱讀全文。
既然如此,寫摘要時不妨隨時自問:“我這么寫,寫到位了嗎,哪里沒寫清楚,哪里可以精簡,有沒有漏掉重點,讀者能看懂嗎? ”也就是說,寫摘要時心里要有讀者,避免“自己寫的摘要別人看不懂或看了有太多疑惑”的窘境。
另外,可預設讀者并不是你研究領域的專家和內行,若你的論文摘要能讓外行看懂,那就更好了。
論文摘要的寫作其實有“套路”,可歸納為“三段論”即:論文寫作背景、自己論文的核心內容、自己論文的意義。
背景,主要指對某一問題,現在大家的看法是什么,有哪些解決方法,但這些可能存在不足,從而引出自己想論述的觀點和內容。
核心內容,即對自己的論文進行概述,包括自己一開始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得出的結論是什么等。
意義,就是指自己研究的內容、方法等對行業、產業等有何作用、價值、影響,比如能服務于××、有助于推動××的發展等。
新手寫摘要,可能會存在“無法很好地概括背景”“對核心內容無法提綱挈領地抓住要點”“漏寫自己論文的意義”這三大問題,因此應多看、多寫、多琢磨,爭取早日成為論文摘要撰寫的“熟手”。
論文摘要何時寫?我建議大家先寫論文、再寫摘要,因為這樣就能根據論文內容,概括寫作背景、提煉核心內容、小結自己論文的意義所在。當然,也有人先寫一個大致摘要,然后根據正文寫作情況進行修改甚至推翻重來。
若想把摘要寫得好我認為平時需要大量的學術閱讀,比如多讀優秀期刊論文,揣摩其摘要寫作“套路”等。對留學生而言,還要學習英語論文摘要寫作的常見句型與結構,這樣能使自己的表述更地道。
另外,一般中文論文摘要的篇幅宜在300字左右,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摘要宜在1000字以內。
2、關鍵詞同樣重要
論文的關鍵詞在word文檔里往往只占一兩行,但這不意味著它不重要。國內外文獻標準均要求論文有關鍵詞,我們國家的標準GB/T 7713-19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要求“每篇報告、論文選取3個 - 8個詞作為關鍵詞,以顯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恰當的關鍵詞可以讓論文錦上添花,那么關鍵詞應如何確定?以下方法比較通用——把論文的研究領域、對象、方法、工具等依次列為關鍵詞。如,對《基于日志可視化分析的微服務系統調試方法》一文,關鍵詞可以是“微服務調用鏈日志可視化調試故障”。其中,“微服務”為研究領域,“調用鏈”和“日志”為研究對象,“可視化”為研究方法,“調試故障”為工具的用途。
當然,若向學術期刊或會議投稿,則應按其要求寫作。比如,筆者發表的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國際軟件工程會議)A類論文,根據投稿要求,沒寫關鍵詞。
與論文摘要一樣,關鍵詞的確定往往在論文完稿后,因為此時結合論文的標題、摘要、其他層級標題及具體內容,更易概括出關鍵詞。
關鍵詞,是“詞”,不是“關鍵語",因此不能把一個包含較多內容的短語視作關鍵詞,比如“杜甫詩的語言特點”(應拆分為“杜詩語言特點”)。
確定關鍵詞時還要考慮學科的專業性,專業術語的運用要準確無誤。如,筆者某篇論文的研究對象是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若把其中一個關鍵詞定為“教材”,那就過于寬泛。關鍵詞應具體到研究對象,因而此處以“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關鍵詞,比較恰當。另外,若寫“語文書”,則用語不夠專業,寫“語文教材”,更能體現論文的規范性和學術性。
關鍵詞與標題、摘要一樣,能讓讀者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其另一大作用是便于標注和檢索,便于文獻庫進行匯集、分類和存儲。因此確定關鍵詞時不妨想一想,這幾個關鍵詞,是其他人捜索與自己研究內容相關的文獻時常用的嗎?如果不是,那說明關鍵詞還不夠準確、精煉。同理,如果根據自己確定的關鍵詞去捜索,無法或很難搜到與自己研究內容密切相關的文獻,那么對關鍵詞還得斟酌。
筆者曾在寫一篇關于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校園暴力方面的論文時,把關鍵詞確定為“社會工作 校園暴力”,老師說“過于草率且不夠專業”,建議我根據論文內容將關鍵詞改為“學校社會工作 校園冷暴力”。這樣確實更具體,也便于文獻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