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s6kiq"><small id="s6kiq"></small></sup><rt id="s6kiq"><center id="s6kiq"></center></rt>
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畢業論文 > 在職碩士論文 > 專業碩士論文 > 風景園林碩士論文

衢州廟源溪濱水景觀評價與提升策略

來源:浙江農林大學 作者:胡潔思
發布于:2021-12-27 共6144字

摘  要

  衢州廟源溪是衢州地方政府依托“五水共治”工程打造的示范樣板,極大的改善了流域水環境,推進了城郊濱水景觀建設,也為休閑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條件,成為附近城鄉居民日常休閑活動的重要場所。進行廟源溪的濱水景觀評價,特別是基于游客視角的評價研究,不但可以總結“五水共治”的建設成就,還可以對今后類似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科學借鑒。本文基于游客評價的網絡文本分析和問卷調查結合美景度評價(SBE)等方法,分析游客對廟源溪游憩形象感知,了解目前景觀建設的問題;評價游客的景觀美景度感知并分析其主要影響因子,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景觀提升具體策略。

  研究結果:(1)通過網絡文本分析得知游客對廟源溪濱水景觀帶的游憩形象感知主要為以溪流景觀為中心的自然式濱水景觀帶。(2)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得知廟源溪濱水景觀美景度與景觀協調感、景觀色彩豐富度、空間圍合狀態三個方面相關,且大眾的美景度評價受年齡、受教育程度、景觀專業經歷三個基本信息的影響。(3)總結網絡文本分析和問卷調查分析中的結論,得到該研究地在景觀建設、旅游資源、游客體驗、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景觀美感六個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并根據對問題的進一步分析對景區建設提出以下提升策略:完善四季景觀營造,構建廊道空間,延長游客游憩時間;整合周邊資源,提升設施服務,提高游憩體驗質量;分析游客偏好,豐富活動類型,提升景區游客吸引;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景觀,增強人群文化體驗;植入經濟業態,促進當地發展,提高區域經濟收入;借鑒造景手法,協調景觀要素,增加景觀視覺美感。

  關鍵詞:    衢州廟源溪;網絡文本分析;美景度評價;影響因子;濱水景觀 .

ABSTRACT

  Quzhou Miaoyuanxi is a demonstration model created by quzhou local governmentrelying  on  the  "Five  Waters  Co-governance"  project,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waterenvironment of the basin,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ub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and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tourism, becoming an importantplace  for  daily  leisure  activitie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nearby.The  evaluation  ofmiaoyuan River waterfront landscape,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can notonly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five water co-governance", but also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similarprojects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network  text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tourist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beauty  degree  evaluation  (SBE),  thispaper analyzes the tourists' perception of the recreational image of Miaoyuan Creek, so as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To evaluate the perceptionof landscape beauty of tourists and analyze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ut forwardspecific strategies for landscape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Research  results  :(1)  through  the  network  text  analysis,  it  is  known  that  tourists'perception of the recreation image of miaoyuan creek 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 is mainlythe  nat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  centered  on  the  stream  landscape.(2)  Throughquestionnair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beauty degree of miaoyuan River waterfrontlandscape  is  related  to  the  sense  of  landscape  coordination,  the  richness  of  landscapecolor  and  the  state  of  space  enclosure,  and  the  public's  beauty  degree  evaluation  isinfluenced  by  the  three  basic  information  of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professionallandscape  experience.(3)  summarize  the  conclusions  of  the  network  text  analysis  andquestionnaire  analysis,  the  study  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texperience,  regional  cul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scape  aesthetic  six  aspectscertain  deficiencies,  and  based  o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following  promotion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enic  spot:  perfect  the  four season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corridor  space,  prolong  the  visitorsleisure time;Integrate surrounding resources, improve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and improvethe quality of recreation experience;Analyze tourist preferences, enrich activity types, andenhance  tourist  attraction;Excavate  the  regional  culture,  create  the  characteristiclandscape,  enhance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of  the  crowd;Implant  economic  forms,promote loc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regional economic income;Draw lessons fromlandscape technique, coordinate landscape element, increase landscape visual aestheticfeeling.

  Key words : Quzhou Miaoyuan Creek;Network text analysis;Beauty evaluation;Impactfactor;Waterfront landscape.

風景園林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

  1.1.1、 鄉村濱水景觀研究的匱乏.

  濱水景觀有著獨特的美學價值對人類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許多城市的特色景觀就在于濱水景觀帶的營造。我國濱水景觀研究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早期大多數濱水景觀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城市河流藝術美學[1]、文化價值[2]、規劃布局[3]等方面的研究。過去的農村作為社會發展的滯后地區,濱水景觀工程建設頗少,因此關于鄉村濱水景觀的研究也很少。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等政策支持鄉村景觀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大量具有獨特鄉村風貌的景觀。相較于城市歷時久、體量大、精致感強的濱水景觀形式,新興的鄉村濱水景觀具有別樣的風情與魅力,鄉村水景常常充滿野趣與天然氛圍,是鄉村旅游開發中的重要景觀要素,且隨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濱水景觀不僅需要為當地居民服務,還要面向外來游客,在規劃建設、文化展示和功能利用上與城市濱水景觀有很大不同,所以對鄉村濱水景觀進行評價體系構建,可以豐富鄉村濱水景觀建設與發展相關理論,可以填補目前社會對鄉村濱水景觀研究的匱乏。因此本文以衢州廟源溪濱水景觀作為研究案例,客觀、系統地調查分析其現狀,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對其進行有效分析,為廟源溪濱水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和其他類型鄉村濱水景觀的研究提供科學理論基礎。

  1.1.2、 浙江省“五水共治”取得成效后鄉村進一步發展的背景.

  浙江水網密布,是有名的江南水鄉。但長期以來因工業發展導致的廢水排放、農村散養禽畜以及農業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等原因造成水體污染嚴重[4]。2013年11月浙江省十三屆四中全會提出“五水共治”,“五水共治”首當其沖第一項就是治污水[5]。

  經過幾年的努力,浙江各地特別是廣大農村污染嚴重的水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這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自然基礎。在治水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美化,通過多種景觀手法,提升河流水生態資源的景觀品質,打造鄉村濱水景觀,增強環境吸引力,是下一步鄉村建設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在2020年浙江省兩會會議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大民生實事內容中“美麗河湖”建設繼續升級,計劃今年在原有176條基礎上新增建設100條美麗河湖,并啟動200個“樂水小鎮”和1000個“水美鄉村”建設。在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中水質由“臟”到“清”進一步向“美”轉變,沿岸的鄉村景色面貌得到進一步美化。

【由于本篇文章為碩士論文,如需全文請點擊底部下載全文鏈接】

  1.1.3實現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的背景.

  1.2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國內外鄉村濱水景觀研究

  1.3.1.1 國外鄉村濱水景觀研究

  1.3.1.2國內鄉村濱水景觀研究

  1.3.2 國內外景觀評價研究

  1.3.2.1 國外景觀評價研究

  1.3.2.2國內景觀評價研究

  1.3.3國內外研究評述

  1.4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研究框架

2、相關概念與理論研究

  2.1廟源溪概況

  2.2濱水景觀概念

  2.3濱水景觀構成要素

  2.3.1 自然要素

  2.3.2人工要素

  2.4網絡文本分析研究.

  2.5視覺影響要素

  2.5.1視角

  2.5.2視距

  2.5.3視點.

  2.6美景度評價研究.

  2.6.1美景度評價概念

  2.6.2美景度評價方式

  2.6.3美景度評價方法

  2.6.3.1美景度評價法

  2.6.3.2 語義差別法

  2.7本章小結

3、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景觀評價

  3.1數據來源與處理

  3.2研究方法

  3.3高頻詞分析

  3.3.1高頻詞統計分析

  3.3.2高頻詞語義網絡分析

  3.4形象結構分析.

  3.4.1認知形象分析

  3.4.2情感形象分析

  3.4.3整體形象分析

  3.5本章小結

4、基于問卷調查的景觀評價

  4.1問卷調查前期準備

  4.1.1樣本圖片選擇

  4.1.2影響因子篩選

  4.1.3評價程序結構

  4.2問卷設計

  4.2.1問卷結構

  4.2.2調查對象

  4.2.3問卷的發放與收集

  4.3美景度評價分析

  4.3.1美景度評價

  4.3.2調查對象對美景度評價的影響

  4.3.2.1評價人群結構

  4.3.2.2基本信息與美景度評價的關系

  4.4影響因子評價分析

  4.5廟源溪美景度評價模型建立

  4.5.1相關分析

  4.5.2回歸分析

  4.5.3模型建立

  4.6本章小結

5、廟源溪濱水景觀提升策略

  5.1景觀評價結果分析.

  5.2提升策略

  5.2.1完善四季景觀,構建廊道空間,延長游客游憩時間

  5.2.2整合周邊資源,提升設施服務,提高游客體驗質量

  5.2.3分析游客偏好,豐富活動類型,加強景區游客吸引

  5.2.4挖掘地域文化,打造景觀特色,增強人群文化體驗

  5.2.5植入經濟業態,促進當地發展,提高區域經濟收入

  5.2.6借鑒造景手法,協調景觀要素,增加景觀視覺美感

6、 結論

 。1)通過文獻綜述法解讀了國內外濱水景觀建設進程、濱水景觀評價方法和主要研究內容,并在研究評述中分析了常用景觀評價方法在廟源溪濱水景觀評價應用中的優缺點,最后選定了運用網絡文本分析法和美景度評價法對廟源溪濱水景觀進行研究。

 。2)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了解濱水景觀概念、濱水景觀構成要素,明確濱水景觀具體組成部分和不同濱水景觀的特征區別,得到界定廟源溪濱水景觀的理論依據;從人的視覺影響要素角度分析得到10個濱水景觀影響因子,通過資料搜集和文獻整理,了解美景度評價的概念和評價的方式、方法,了解網絡文本分析的作用和已有研究。

 。3)根據廟源溪網絡文本分析得到,景區優勢為:游客對廟源溪的形象感知為生態環境優越的自然濱水景觀帶,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廟源溪吸引游客前來的名片。存在的問題集中在:景觀建設、旅游資源、游客體驗、地域文化、經濟發展五個方面。

 。4)根據問卷調查評價與分析得到,受訪人群對14個景觀樣本的美景度評價值排序為:10號>11號>12號>3號>13號>4號>5號>7號>0>8號>2號>9號>6號>1號>14號圖片景觀,美景度評價值最高的為10號鯰魚灣堰壩景觀,美景度評價值最低的為14號鯰魚灣橫向視域景觀,不同景觀內容的美景度評價差異較大。根據14個景觀樣本中的影響因子評價值排序,據此分析美景度評價值高的影響因子共性為:具有景觀構成要素豐富、景觀開闊感強,美景度評價值低的影響因子共性為景觀協調感較差、空間閉合感明顯。通過spss回歸方程,得到美景度評價模型為YSBE=0.722X1以及X1=0.659X4+0.397X5到,即美景度評價與景觀協調感直接相關,與景觀色彩豐富度、空間圍合狀態間接相關。

 。5)針對網絡文本分析和問卷調查分析研究,總結提升策略具體為:完善四季景觀,構建廊道空間,延長游客游憩時間;整合周邊資源,提升設施服務,提高游客體驗質量;分析游客偏好,豐富活動類型,提升景區游客吸引;挖掘地域文化,打造景觀特色,增強人群文化體驗;植入經濟業態,促進當地發展,提高區域經濟收入;借鑒造景手法,協調景觀要素,增加景觀視覺美感。旨在為廟源溪和其他鄉村濱水景觀的開發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石玉慶,江南城市濱水景觀藝術意象探究[J]. 東南文化,2008 (2) : 69 -73.

  [2]劉鸞君,李濤.濱水景觀塑造與民族文化特色演繹一以河池市 “一江兩岸”規劃設計為例[J]. 規劃師,2010,26 (10) : 67- 69.

  [3]趙夢思,付晨,祝遵凌.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城市濱水空間景觀規劃一以雙江縣南勐河為例J]. 生態經濟,2015, 31 (5) : 191 - 195.

  [4] 陳姝含,王娜,陳健.對于農村生態水環境治理的思考與對策分析[J]. 中國林業經濟,2019(5):10-12.

  [5] 張曉,中國水污染趨勢與治理制度[J]. 中國軟科學,2014 (10) : 11 - 24.

  [6]崔昕.全域旅游理念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旅游開發的有機結合[J].農業經濟,2020(9):43-45.

  [7] BACON WR The visual m anagement system of forest service, USDA. In :Proceedings of OurNati anal 1andscape[M]. Elsner G; Smcardon RC; eds. USDA Forest Service General TechnicalReport, 1979,PSW- 35.

  [8] ROSS RWThe bureau of 1and m anagement and vi sual re sourcem anagem ent- an- overview ,In.Proceedings of Our Nati cnal L andsc ape(USDAF orest S ervice Tech.Rep, 1979, PSW- 35)[M] Ber keley. Galif: Pacific Southwest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9] SCHAUMAN S, ADAMANS C. Soil canservation service 1andsc ape re source m anagem ent.In: Proceedings of our N ational L andscape. (USDA F or est Service TechRep,1979, PSW-35) [M]. Berkeley: Galif: Pacific Southwest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

  [10] GOODEY B. In methods of E 1mvirorm ental Im pact Asse sm ent[M] . London: Oxford BrooksUniversiy UCL Press,1995: 78-95.

  [11] 龍花樓,胡智超,鄒健.英國鄉村發展政策演變及啟示[].地理研究,2010, 29(08): 1369- 1378.

  [12] ROGERS A, BLUNDEN J, CUNY N.The C ountryside H andbook Open U niversity/ Croam H elm ,UK ,1985.

  [13] PARKER D J,PENNING - ROW SELL E C .Water Planning in BritainL ondon AIl en and Unwin,1981.

  [14] PROUDFOOT JFinal Report:C entatl Advisory Water C amitte , Sub-C amtte on theGr owing Dem and far Water L ondon :H MSO , 1962.

  [15]許曉玲.福建省鄉村水岸景觀營建[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16]付飛..以生態為導向的河流最觀規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17] 高甲榮.近自然治理- -- -以景觀生態學為基礎的荒溪治理工程[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01): 3 - 5.

  [18]楊海軍,內田泰三,盛連喜,王德利.受損河岸生態系統修復研究進展[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 (1) : 95 - 100.

  [19]李男,彼得·派切克.基于數字水文地形模型的景觀水系優化設計一德國埃爾廷根-賓茨旺根段多瑙河河流修復[J]中國園林,2013,29(08): 30 - 34.

  [20]葛麗.梅州市五華縣潭下鎮新田河景觀資源評價及景觀營造[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7.

  [21] DANIEL T C,BOSTER R S.Measuing1andsc ape esthetics. The sc enic be auty estim ationmethod[M]. New Yor kt: Plenum,1976.

  [22] JUNKER B, BUCHECKER M. Aesthetic pr eferences versus ecologi cal objetives in riverrestorations[] Landiscape & Urban Planning;,2008,85(3-4): 141 - 154.

  [23]彭一剛.傳統村鎮聚落最觀分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
原文出處:胡潔思. 衢州廟源溪濱水景觀評價與提升策略[D].浙江農林大學,2021.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
日韩黄片一区免费视频,中文乱码字幕无线观看,国语91自愉自愉自产,国产成人a无码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