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選題后需要開題,這是寫論文必不可少的環節。開題時,需要明確兩件事:
其一,為什么做這個選題?可能源于導師的推薦、讀文獻時的靈感、實踐中遇到的痛點……此時,要仔細回想自己當初選擇這個題目的原因,思考“是為了解決哪一個或哪一類問題”“解決該問題的必要性和意義”,以形成寫論文的大致思路。
其二,怎么做這個選題?這往往分為兩種情況:全新選題,沒有參考資料,那么可以對選題進行多維度剖析,基于每個維度搜索類似的參考資料;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那么可以多閱讀相關文獻,或從寫文獻綜述開始,從現有研究的局限性中尋找突破口,逐漸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碩士郁潤
想得很好卻無從下筆,大抵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選題本身有問題。這是研究目標及內容不夠明確所致,因而可嘗試細化主題。首先,思考主題本身是否可行;其次,拆分主題,分為幾個子命題,從子命題入手,開展研究。
另一種情況是文獻掌握不足或資料欠缺。對此,理工科專業的同學可能需要加強實驗,從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至于文科專業的同學,若想自己提煉觀點、組織論證,易陷入無從下手的困局。破局方法是用關鍵詞和主題檢索與選題相關的二手文獻。一手文獻雖經典,卻不易于吸收,不能過度依賴。否則,可能走上彎路,費時費力卻難有產出。筆者認為,在二手文獻中,具有綜述性質的最值得看,因為這樣的文獻不僅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全局,提煉出可能的研究方向,也會提供相應的文獻資料。根據其導向去閱讀相關文獻,可實現事半功倍之效。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原理博士生戚智軒
如果經常碰到寫論文時想得很好卻無從下筆的情況,可以從心理問題入手剖析自我。如,到底是因為自己沒有思路,還是因為自己心里非常抵觸做研究、寫論文,或是因為自己的拖延習慣非常嚴重?筆者認為,在很多情況下,不少同學并非真心想寫論文,那么自然容易感到無從下筆。
在必須完成論文的情況下,大家要學會調整心態,沉下心去讀文獻、做調查或做實驗,因為一邊做一邊思考,容易有靈感和思路。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動,只是干著急,那么會越來越焦慮。
另外,在可以更換論文選題的情況下,如果對一個選題無從下手,不妨另尋“出路”。如此靈活變通,寫論文時或能文思泉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古代文學碩士白野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