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s6kiq"><small id="s6kiq"></small></sup><rt id="s6kiq"><center id="s6kiq"></center></rt>
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論文資訊

辨析什么是問題與什么是研究問題

來源:怎樣寫文章 作者:李德方
發布于:2023-02-08 共2369字

  一、什么是問題

  “問題”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概念!冬F代漢語詞典》將問題解釋為“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一旦現實情況與自己的預期或理想產生了距離或矛盾,人就會感到困惑,這時問題就出現了。一些事物和現象很可能是存在問題的,但如果我們尚未觸碰或意識到,那還不能稱之為問題。只有那些被我們觸碰到、意識到并試圖去解決的才是真正的問題。

  也就是說,問題是“介乎認識的此岸和彼岸之間”的?梢哉f,問題是人類思維開始的地方。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創造出如此豐盛璀璨的物質財富與精神文明。

  然而遺憾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問題精神”被我們忽略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讓我們堅信,信奉權威、自上而下傳遞各個學科知識與真理的模式是高效且不容置疑的。這種將獨白代替對話、答案代替問題的方式,帶來了孤獨的個體、靜默的課堂以及缺乏共情的社會。

  于是,人們開始深刻反思分科化與標準化的思維模式,反思自己認識世界與對待世界的方式,由此也催生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席卷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一個普遍的共識是,人類知識處于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而僅僅給學生灌輸一個暫時的標準答案,抑或教導學生牢牢掌握各科要點遠不能幫助他們應對充滿未知的生活世界,更遑論去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要突破這種困境,唯有尋找到失落已久的“問題精神”。如今,全球教育改革的方向直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其本質就是激發學生的批判反思精神,培養他們從新角度提出問題、用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術研究中,“問題精神”的失落也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尤其是初涉學術研究領域的研究者,觀念往往更容易受到分科化與標準化的影響,認為學術研究涉及的是宏觀高端的學術世界,遵守著高高在上的學科邏輯,與現實的生活世界沒有什么必然聯系,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如果研究沒有從真實的問題出發、不解決真實的問題,僅僅為了研究而研究,就會遭遇學術研究中最大的尷尬,那就是在“大作”完成后,專家或讀者會質疑:“你的論文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

  一個理想的狀態是,當研究者看到生活中的一個現象與自己本來的理解或預期不一樣時,就會覺得困惑,而為了消除這種困惑就去深入探索,研究由此開始。

  因此,學術研究就是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術論文寫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把這個過程當成一個“故事”向讀者娓娓道來:為什么會提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這些都與現實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發現:問題的提出是學術研究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提出,研究就不可能發生,也就無所謂學術論文寫作了。正如愛因斯坦強調的那樣,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一個好的、真實的問題的提出往往意味著想象、創造與創新。

問題

  二、什么是研究問題

  生活中真實的問題引發我們進行學術研究,那么這些問題就等于研究問題嗎?其實,問題與研究問題是有區別的。研究問題來源于問題,但問題僅僅代表著一種困惑,需要進一步轉化才能變為研究問題。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在《我們如何思維》一書中提出,完整的思維行為多多少少包含邏輯上的五個不同步驟:第一,感受到困惑;第二,對它進行定位和定義;第三,想到可能的答案或解決的辦法;第四,對聯想到的結果進行推理;第五,樹立或放棄信念。

  可以看出,問題的提出是思維的第一步,而將問題轉化為研究問題,則需要進入思維的第二步,即對問題進行定位和定義。簡單來說,研究問題就是對問題的明確化與具體化。

  北京大學的研究方法專家袁方與王漢生教授對問題與研究問題的關系有過非常有啟發意義的論述:并非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或都值得進行科學研究,也就是說,所要研究的問題必須是,第一,可以由科學研究來解答的;第二,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一般來說,從應用的角度看,研究問題的解答應當對社會或實際工作有重大意義和作用。

  從理論角度看,研究問題的提出應當能促進科學的發展。因此,一個好的研究問題,應當清晰、明快地呈現研究者的目的與研究的意義,并且有助于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或推動科學的發展。

  “好多人上課玩手機”是一個現象,不構成一個問題,也不是研究問題;“大學里哪個專業最好?”這是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涉及主觀的價值判斷,也不能成為研究問題。提出一個好的研究問題,常常被視為學術研究與學術論文寫作的核心與靈魂,是最為基礎也是最為困難的環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很多時候,研究問題是隨著研究的進行逐漸明朗的。若機緣巧合,研究者經歷了某個事件、目睹了某個現象,感到大惑不解或憤憤不平,就下決心去深入探索,但是為什么要做這個研究,到底對什么感興趣,自己在剛開始時并不確定。

  真正核心的研究問題,是需要花費時間冷靜梳理與思考的。千萬不能把這種機緣、一時激動的情緒或者真切的體驗當成研究問題,因為它們只是學術研究展開的背景。

  一些重大的研究進展與突破的取得甚至要耗費研究者數年的時間,這與研究資料的積累和研究者本身的精進密切相關。

  至此,小趙、小錢和小孫終于要真正開始學術論文寫作的旅程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對生活中的現象產生過很多困惑,在學校教育見習與實習的過程中,他們也對很多教育現象產生過不滿。那么這些困惑和不滿到底能不能成為研究問題呢?

  小趙在學校組織的教育見習過程中發現,低年級的小朋友在學校吃午飯時總是鬧哄哄的,有的小朋友挑食很厲害,有的小朋友需要喂飯,有的小朋友索性倒掉了整碗飯菜。由此小趙產生了一個困惑:現在的小朋友為什么連吃飯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得這么費勁呢?

  “為什么小朋友吃飯這么費勁”確實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但它仍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化才能轉化為研究問題。小趙需要想清楚,整個事件里到底是什么激發了自己的興趣,自己真正感到困惑的問題是什么,自己做這個研究的目的與意義何在,最后才能真正確定自己的研究問題。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
日韩黄片一区免费视频,中文乱码字幕无线观看,国语91自愉自愉自产,国产成人a无码v在线